主页 > 新闻动态 > 财经新闻 > 会计资讯

整理好的中级会计各科目必学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点击!

来源: 信达教育

 

陕西会计培训的小编了解到距离中级会计考试还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大家学习的怎么样了呢?临近考试,大家一定要调整好心态,不要被所谓的考试难度大迷惑的打退堂鼓哦~在此,小编整理了中级会计考试的必学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在有限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大家一起加油吧!!!

《中级会计实务》知识点

会计政策的概念

(一)会计政策的含义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

(二)会计政策的特点

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具有如下特点:

1.企业应在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规定的会计政策范围内选择适用的会计政策

2.会计政策涉及会计原则、会计基础和具体会计处理方法

3.会计政策应当保持前后各期的一致性

需要披露的会计政策项目主要有以下几项:

(1)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计量基础和会计政策的确定依据等。

(2)存货的计价:是指企业存货的计价方法。例如,企业发出存货成本的计量是采用先进先出法,还是采用其他计量方法。

(3)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例如,企业取得的固定资产初始成本是以购买价款,还是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进行计量。

(4)无形资产的确认。例如,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是确认为无形资产,还是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5)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例如,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是采用成本模式,还是公允价值模式。

(6)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例如,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长期股权投资是采用成本法,还是采用权益法核算。

(7)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计量。

(8)收入的确认:是指收入确认采用的会计方法。

(9)借款费用的处理:是指借款费用的处理方法,即采用资本化还是费用化。

(10)外币折算:是指外币折算所采用的方法以及汇兑损益的处理。

(11)合并政策:是指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所采用的原则。

会计政策变更及其条件

(一)会计政策变更的概念

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者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

【特别提示】

①一般情况下,企业在不同的会计期间应采用相同的会计政策,不应也不能随意变更会计政策。

②会计政策变更,并不意味着以前期间的会计政策是错误的,只是由于情况发生了变化,或者掌握了新的信息、积累了更多的经验,使得变更会计政策能够更好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如果以前期间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是错误的,则属于前期差错,应按前期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处理。

(二)会计政策变更的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企业可以变更会计政策:

1.法律、行政法规或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要求变更(法定变更)【如:收入准则】

2.会计政策的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真实)、更相关(有用)的会计信息(自愿变更)

【特别提示】如无充分、合理的证据表明会计政策变更的合理性或者未经股东大会等类似机构批准擅自变更会计政策的,或者连续、反复地自行变更会计政策的,视为滥用会计政策,应按照前期差错更正的方法进行处理。

(三)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的情形

1.本期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与以前相比具有本质差别而采用新的会计政策。(经营租赁、融资租赁)

2.对初次发生的或不重要的交易或者事项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财务管理》知识点

作业成本管理

作业成本管理是一种符合战略管理思想要求的现代成本计算和管理模式。它既是精确的成本计算系统,也是改进业绩的工具。作业成本管理包含两个维度的含义:成本分配观和流程观。

成本分配观,它说明成本对象引起作业需求,而作业需求又引起资源的需求。因此,成本分配是从资源到作业,再从作业到成本对象,而这一流程正是作业成本计算的核心。

成本流程观,它为企业提供引起作业的原因(成本动因)以及作业完成情况(业绩计量)的信息。流程观关注的是确认作业成本的根源、评价已经完成的工作和已实现的结果。企业利用这些信息,可以改进作业链,提高从外部顾客获得的价值。

流程价值分析关心的是作业的责任,包括成本动因分析、作业分析和业绩考核三个部分。其基本思想是:以作业来识别资源,将作业分为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并把作业和流程联系起来,确认流程的成本动因,计量流程的业绩,从而促进流程的持续改进。

1.成本动因分析

2.作业分析

分析和评价作业、改进作业和消除非增值作业构成了流程价值分析与管理的基本内容。改进流程首先需要将每一项作业分为增值作业或非增值作业,明确增值成本和非增值成本,然后再进一步确定如何将非增值成本减至最小。

所谓增值作业,就是那些顾客认为可以增加其购买的产品或服务的有用性,有必要保留在企业中的作业。一项作业必须同时满足下列三个条件才可断定为增值作业:

(1)该作业导致了状态的改变;

(2)该状态的变化不能由其他作业来完成;

(3)该作业使其他作业得以进行。

增值作业又可分为高效作业和低效作业。增值成本即是那些以完美效率执行增值作业所发生的成本,或者说,是高效增值作业产生的成本。而那些增值作业中因为低效率所发生的成本则属于非增值成本。

非增值作业,是指即便消除也不会影响产品对顾客服务的潜能,不必要的或可消除的作业,如果一项作业不能同时满足增值作业的三个条件,就可断定其为非增值作业。执行非增值作业发生的成本全部是非增值成本,持续改进和流程再造的目标就是寻找非增值作业,将非增值成本降至最低。

在区分增值成本与非增值成本之后,企业要尽量消除或减少非增值成本,最大化利用增值作业,以减少不必要的耗费,提升经营效率。

作业成本管理中进行成本节约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四种形式:

(1)作业消除:消除非增值作业或不必要的作业,降低非增值成本;

(2)作业选择:对所有能够达到同样目的的不同作业,选取其中最佳的方案;

(3)作业减少:以不断改进的方式降低作业消耗的资源或时间;

(4)作业共享:利用规模经济来提高增值作业的效率。

作业分析是流程价值分析的核心,通过对作业的分析研究,进而采取措施,消除非增值作业,改善低效作业,优化作业链,对于削减成本、提高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作业业绩考核

实施作业成本管理,其目的在于找出并消除所有非增值作业,提高增值作业的效率,削减非增值成本。若要评价作业和流程的执行情况,必须建立业绩指标,可以是财务指标,也可以是非财务指标,以此来评价是否改善了流程。财务指标主要集中在增值成本和非增值成本上,可以提供增值与非增值报告,以及作业成本趋势报告。而非财务指标主要体现在效率、质量和时间三个方面,如投入产出比、次品率和生产周期等。

《经济法》知识点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

1.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包括各类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从事经营活动的其他组织,但不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

2.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

(1)居民企业

居民企业,是指依照中国法律、法规在中国境内成立的企业,或者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居民企业应就来源于境内、境外的全部所得在我国纳税。

(2)非居民企业

非居民企业,是指按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但是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

3.源泉扣缴

对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非居民企业,取得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减按1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实行源泉扣缴,以支付人为扣缴义务人。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方法:

(1)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和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全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2)转让财产所得,以收入全额减除财产净值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信达会计是西安本土专业的会计培训学校之一,根据所得资料,练习难题之前,一定要打好基础训练,熟练的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才能快速提分。因为决定大多数人能否及格通关的往往是基础知识与灵活学习。
 
小伙伴们看到考中级会计证书的考点是不是备考信心又倍增啦,赶紧去学习,学习过程可以参考西安会计培训小编所总结的内容去学习哟!
联系方式:
(1)如果您有任何的疑问可以随时拨打我们的24小时服务专线:4008806401
(2)您也可以直接点击咨询我们在线客服了解详情:http://www.xdkjjy.com
(3)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管理会计产业联盟",获得精彩推送

相关推荐:

信达分校-开在家门口的学校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