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利润结转又来了!正确流程你熟记了吗?
由于会计核算要分期,这又是到了年终,就需要对全年的经营成果进行决算,会计核算也要对收入、成本、费用等以及利润进行结转。
所以今天西安会计培训小编总结了关于利润结转的一系列问题供大家参考!
一、首先是损益类科目结转入“本年利润”
这个就不多说了,都是学会计的,什么是损益类科目不用我解释和多说。反正,到了年终,所有的损益类科目必须结转平。
1.收入、收益类科目结转:
借:收入类科目
贷:本年利润
2.成本、费用、损失类科目结转:
借:本年利润
贷:成本、费用、损失类科目
二、进行纳税调整清理,并确认“所得税费用”
有人会觉得奇怪,还没有到企业所得税汇算的时候,为什么要做纳税调整清理呢?
因为会计核算和税法规定存在着很多差异,会形成永久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对我们确认“所得税费用”会产生影响。为了尽可能保证财报的准确性,我们不能直接根据“本年利润”计提或确认“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必须要考虑“所得税递延资产”与“所得税递延负债”的影响,包括当年和以前年度的影响。
借: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负债
以上分录是合并在一起的,实务中可能是需要分成多个分录的。确认所得税费用后,就可以结转:
借:本年利润
贷:所得税费用
三、将“本年利润”转入“利润分配”
“本年利润”也只是一个过渡科目,最终还需要转入“利润分配”科目。
1.亏损: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本年利润
2.盈利:
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四、利润分配顺序及分录
按照我国公司法和《企业财务通则》的有关规定,利润分配应按下列顺序进行:
第一步,计算可供分配的利润。
将本年净利润(或亏损)与年初未分配利润(或亏损)合并,计算出可供分配的利润。如果可供分配的利润为负数(即亏损),则不能进行后续分配;如果可供分配的利润为正数(即本年累计盈利),则进行后续分配。
第二步,计提法定盈余公积金。
按抵减年初累计亏损后的本年净利润计提法定盈余公积金。提取盈余公积金的基数,不是可供分配的利润,也不一定是本年的税后利润。只有不存在年初累计亏损时,才能按本年税后利润计算应提取数。这种“补亏”是按账面数字进行的,与所得税法的亏损后转无关,关键在于不能用资本发放股利,也不能在没有累计盈余的情况下提取盈余公积金。
第三步,计提任意盈余公积金。
第四步,向股东(投资者)支付股利(分配利润)。
五、利润分配会计分录:
1.计提法定盈余公积(税后利润的10%)
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说明:法定盈余公积金累计达到注册资本的50%以上,可不再提取。
2.计提任意盈余公积(根据公司规章规定的比例或董事会决议计算)
借:利润分配-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XX基金
如有优先股。应在“任意盈余公积”前分配股利。
3.分配股利(根据董事会决议):
借:利润分配-应付股利
贷:应付股利
4.结转利润分配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利润分配-计提法定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计提任意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应付股利
六、以盈余公积等弥补亏损
1.以盈余公积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借:盈余公积
贷: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补亏
2.以资本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借:实收资本/股本
贷:利润分配-资本补亏
七、适用《小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
1.适用《小企业会计准则》的
《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核算相对简单,很多时候会计核算是参照税法规定的,同时不用考虑和核算递延所得税,即便是存在税会差异的情况,也是直接在当年进入损益。
年终利润结转,流程与适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一致,只是会少递延所得税的环节,另外核算科目部分存在差异。
2.适用《企业会计制度》的
基本上与《企业会计准则》差不多,只是会计科目有差异。
西安会计培训总结的这些,希望更多的朋友能用到,带给大家帮助。入股哦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咨询西安会计培训的专业老师!
联系方式:
1.如果您有任何疑问/咨询可随时拨打我们的24小时服务专线:4008806401
2.您也可以直接咨询我们在线客服,了解详情:http://www.xdkjjy.com
3.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信达会计教育”,获得更多精彩推送!
信达分校-开在家门口的学校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