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动态 > 财经新闻 > 会计资讯

信达会计:成本核算该怎么做?

来源: 信达教育

  信达会计:成本核算该怎么做?

       成本核算,是会计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在成本核算分为事前成本核算,可以全面把控活动预算,事中成本核算,进行合理的资金管控,事后核算可以进行精准的活动数据分析。

  成本管控,节源开流,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在激烈的市场经济中,拥有自己的竞争优势。那么成本核算该怎么做呢?今天就跟着小秋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01、移动加权平均法

  货的计价方法之一。是平均法下的另一种存货计价方法。即企业存货入库每次均要根据库存存货数量和总成本计算新的平均单位成本,并以新的平均单位成本确定领用或者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永续制下加权平均法的称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其计算公式如下:移动加权平均单价=(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

  02、全月平均法

  全月平均法(Weighted-averageSystem)是以本月的期初数量和本月全部进货数量作为权数,取出本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期初的进货成本,计算出本月存货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作为基础算出本月的发出存货的成本以及月末的库存实际成本。主要适用于生产企业的产成品、半成品的成本核算;原材料的成本核算。

  加权单价=(月初结存货成本+本月购入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入存货数量)

  03、先进先出法

  物料的最新发出(领用)以该物料(或该类物料)各批次入库的时间先后决定其存货发出计价基础,越先入库的越先发出。

  采用先进先出法时,期末结存存货成本接近现行的市场价值。

  04、后进先出

  与先进先出发正好相反。在物价持续上涨时期,使当期成本升高,利润降低,可以减少通货膨胀对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这也是会计实务中实行稳健原则的方法之一。

  区别:

  1、先进先出:发出存货计价时,坚持先购进先发出的原则进行计价。

  2、后进先出:发出存货计价时,坚持后购进先发出的原则进行计价。

  上述两种方法均指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而与存货本身实际发出先后顺序无关。

  05、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亦称“个别认定法”,“具体辨认法”,“分批实际法”,它是指对发出的存货分别认定其单位成本和发出存货成本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要求具体存货项目具有明显的标志,而且数量不多、价值较大,如大件、贵重的物品。

  期末存货的各种项目,分别确定每种物品的单位成本和总成本,然后相加各种存货的成本,即为存货期末全部的成本。

  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各批(次)存货发出数量×该批次存货实际进货单价

  优点: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比较合理、准确。

  缺点:实务操作的工作量繁重,困难较大。适用于容易识别、存货品种数量不多、单位成本较高的存货计价。例如珠宝、名画等贵重物品。

  06、计划成本法

  计划成本法是指企业存货的日常收入、发出和结余均按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计价,同时另设“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作为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联系的纽带,用来登记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的差额,月末,再通过对存货成本差异的分摊,将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和结存存货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进行反映的一种核算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存货品种繁多、收发频繁的企业。

  计划成本法先要制定计划价格,按计划价格发出材料,然后分摊材料差异(成本会计,制造业)

  07、零售价法

  零售价格法指按照存货成本与零售价格的比率估计存货成本的方法。

  它在零售商企业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即可在平均成本法,后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的基础上使用,也可结合成本与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运用。他的核心在于在于成本与零售价格比率的计算。它的使用范围一般在零售商和企业当中比较常见。例如像沃尔玛,中百仓储这样的零售企业。

  零售价格法用于零售商为主的企业,即可在平均成本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等成本流动假定基础上运用,也可结合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运用。在美国,零售价格法因公认会计原则和税法均认可而得到广泛应用。

  零售价格法的好处是它提供了在定期盘存制下准备月度和季度报表所需的数据。

        图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信达分校-开在家门口的学校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