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棉时代似乎开始膨胀了。
01
1月7日,全棉时代在社交媒体发布了一条标题为“全棉小剧场防身术”的广告,广告内容是一位年轻的美女晚上下班之后遭到了歹徒的尾随,美女急中生智,拿出包中的全棉时代卸妆棉迅速的卸了妆。等歹徒追上美女的时候,美女把头扭了过来,竟然是一个长相一般的男生,最后歹徒瞬间就呕吐了,并且放了她。
品牌方认为被尾随与外表是否漂亮有关,所以是受害者的问题而不是尾随者的问题,卸完妆之后看起来男性,就不会被骚扰,请问这是戴着哪年的思想枷锁?
一款目标客群主要为女性的产品,却在广告中故意丑化女性,背后的价值观则更经不起推敲。
对于网友排山倒海的批评,1月8日,全棉时代官方微博致歉称,这只是广告创意,旨在突出商品的清洁功能,没有任何物化女性的意思。
同日,全国妇联机关报《中国妇女报》对此事评论称,“事关女性安全,如此严肃的恶性事件,却被商家轻飘飘地以所谓的‘创意’为说辞,美化犯罪者 、丑化受害者,充满了偏见、恶意、无知。女人是消费者不是消费品,侮辱女性的‘创意’广告遭到舆论指责,是必然的。被冒犯的广大女性消费者会用脚投票,不会为侮辱性‘创意’买单。”
02
近年来,各大企业一到公关时间,就发道歉文,这已经让网友见怪不怪。但全棉时代的“歉意表白”不走寻常路,道歉和表白混搭,自夸和广告齐上,让人大开眼界。
作为一个“有态度又温暖”的国产品牌,1月10日,全棉时代再度就近期卸妆湿巾短视频事件公开道歉。
这则名为《来自全棉时代的歉意表白》公告中称,经公司整改小组全面调查,是内部的工作失误,让不符合品牌标准、违背企业价值观的视频上线。接下来,全棉时代将梳理检察内部管理机制、诊断优化审批流程,同时对涉事人员严肃处理,立即停止与该内容供应方的合作。
但比这些整改措施更引人注目的,是全棉时代下文洋洋洒洒的一长串对过去11年公司历程的回顾。这家公司细数了其创立初衷、专利技术、质量把控、原料选材、公益活动等。在这些更像宣传稿的文字映衬下,全棉时代的声明显得道歉含量过低。
传承母公司稳健医疗30年医疗背景,全棉时代以“全棉改变世界”为愿景,从一朵棉花开始,创新研发纯棉柔巾、奈丝公主卫生巾、奈丝宝宝棉尿裤三大核心单品与清洁护理、孕育护理、女性护理、服装服饰、家居生活等七大品类,奠定了在母婴领域、生活用品领域的强大口碑,引领安心,幸福,可持续的全棉生活方式。
而在大部分公司都不好过的2020年,口罩等防疫用品成为疫情下少有的风口,全棉时代母公司稳健医疗趁势崛起,业绩大涨,于2020年9月成功登陆创业板。全棉时代也受此带动,在1-9月实现了23.17亿元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52%。
一直以来,明星也是纷纷参加全棉时代的活动,为全棉时代代言,在各大商场有线下实体店,活跃在我们的视线里。
唯流量论的时代,不免让人觉得全棉时代此次回应“道歉表白”是主动拥抱热点,是不想白白浪费这次转危为机的机会。毕竟对于企业来说,所有营销机会都该把握。
虽然全棉时代狡辩为广告创意,仍不能为这则低俗和物化女性的广告洗白。况且拿这种本应该是一件严肃的违法事件的行为作为‘创意’对象,是否已经踩在了道德边界?
03
事实上,品牌方在外包制作短视频类宣传片时的流程通常为:甲方列出创意需求要点,比如体现品牌对女性的呵护、产品特点等,乙方根据甲方需求做出方案,甲方通过后乙方才开始制作,在视频上线前,甲方还会做审核。
这种‘幽默玩梗式’的广告近年来并不鲜见,甚至很多现在看来会造成‘瞳孔地震’的广告因为被认为足够戏谑和幽默曾经大行其道,广受欢迎。细究起来,各大短视频平台也不乏视频传递低俗价值观。

我国《广告法》明确规定,广告应当真实、合法,符合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广告中不得含有淫-秽、迷-信、恐-怖、暴-力等内容,不得违背社会良好风尚。
面对公众的批评和建议,商家最应该做的,是深刻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实事求是地正面进行回应,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同时端正态度、反省自我,杜绝问题再次发生。
可是,全棉时代倒好,反而夸夸其谈,炫耀自己如何如何“棒”,将回应批评当成了自我表扬的机会。这样的所谓“道歉”,除了应付,能有什么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