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会计从业应纳税额计算公式
最近,小伙伴们在忙着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不少小伙伴在备考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中会发现,在做题时常常要运用一些计算公式,虽然这些公式运用起来不难,但是要将其总结记忆起来稍显繁琐哦。因此,西安会计培训班专门为小伙伴详解会计从业应纳税额计算公式,帮助小伙伴顺利通过考试。
1.工资、薪资所得应纳税的计算:
(1)一般工资、薪资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标准)X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对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
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高于(或等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
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
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的差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全年收入总额﹣成本、费用及损失)×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3.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纳税年度收入总额﹣必要费用)×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4.信达老师温馨提示,劳务报酬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1)每次收入4000元的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适用税率=(每次收入额﹣800)×20%
(2)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适用税率=每次收入额×(1-20%)X20%
每次收入的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000元的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每次收入额×(1-20%)X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5.稿酬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1)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适用税率×(1-30%)
=(每次收入额﹣800)×20%×(1-30%)
(2)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适用税率×(1-30%)
=每次收入额×(1-20%)×20%×(1-30%)
6.对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1)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适用税率
=(每次收入额﹣800)×20%
(2)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适用税率
=每次收入额×(1-20%)×20%
7.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适用税率=每次收入额×适用税率
8.财产租赁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1)每次(月)收入不足4000元的
应纳税额=[每次(月)收入额﹣准予扣除项目﹣修缮费用(800元为限)﹣800元]×20%
(2)每次(月)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
应纳税额=[每次(月)收入额﹣准予扣除项目﹣修缮费用(800元为限)﹣800元]×(1﹣20%)×20%
9.财产转让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1)一般情况下财产转让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收入总额﹣财产原值﹣合理费用)×20%
(2)个人销售无偿受赠不动产应纳税额的计算
受赠人取得赠与人无偿赠与的不动产后,再次转让该项不动产的,在缴纳个人所得税时,以财产转让收入减除受赠、转让住房过程中缴纳的税金及有关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适用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信达会计提醒,个人在受赠和转让住房过程中缴纳的税金,按相关规定处理。
10偶然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适用税率=每次收入额×20%
11.其他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适用税率=每次收入额×20%
详解会计从业应纳税额计算公式,小伙伴掌握以上11条计算公式,考试不在发愁,完全可以轻轻松松通过考试。也可以参考会计培训,短时间提升自己,实现会计梦!助梦热线:400-880-6401
上一篇:企业年终大促时税务风险有哪些
下一篇:编现金流量表技巧你知道吗
信达分校-开在家门口的学校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