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达教育:企业公户私户混用涉及的财税风险
“公转私”就是企业基本存款账户向个人银行结算账户转账,一般用于支付员工的薪酬或个体户货款等等。
对于对公账户,很多老板会疑惑:企业是我的,那我理所当然可以自由支配企业账户里的钱,为什么还不能轻易动?
辛辛苦苦赚的钱,到头来在财务这里有那么多条条框框,为什么会这样?
公司和股东本人是两个法律主体,通俗讲公司是一种组织,股东是自然人。既然注册成立了国家认可的公司,就会有各种税法、公司法约束着。公司和自然人不一样,公司承担着和自然人不一样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分红、报销、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等情况,企业都可能给个人账户打钱。“公转私”也常常被说风险大、不合规。
那么,企业在向个人支付各类款项时,需要注意哪些涉税风险?
(1)发工资:通过银行代发工资到个人卡,并且已经代扣代缴了个税
可以结合公司的薪酬制度,个税的优惠政策(各项扣除、年终奖、企业年金等)做好个税的综合筹划。
(2)劳务报酬:已经取得发票,并代扣代缴个税
有些企业可能会有大量人员提供劳务,比如聘请讲师、咨询师等。那么要注意对方提供劳务的身份,是个人身份提供劳务,还是企业身份?有没有税收优惠,可能对最终的成本产生影响。
(3)出差报销和备用金:按照公司政策给员工的备用金,出差以后多退少补
这也是企业经常发生的事项之一,要注意按照公司的政策行事,并且报销时要取得符合规定的票据,那么是没有问题的。
(4)借款:用于借款或者偿还之前向个人的借款
企业的老板和公司之间也可能存在借款的资金往来。那么这时候要注意借款的时间,不要超过一个纳税年度,否则有视同分红的风险。
(5)分红:已经按照规定缴纳了企业所得税,个人所所得税等相关税费;
这里要注意,对于有限公司来说,是在缴纳了企业所得税以后,再按照股息红利所得,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对于一些个人独资企业来说,有可能有核定的政策,那么就是按照核定的税率交完个税,取得税后分红。
对于分红的税费,老板们也是可以提前做好相应的税务筹划的,比如考虑成立什么性质的企业,设立怎么样的股权结构,公司规模如何,都会对最终的分红个税产生影响。
(6)其他:其他合理的款项,向个人的采购,赔偿金等,已取得相关凭证。
在实际的情况中,公户对私户的打款,往往隐匿着贪污、挪用公款、偷税等犯罪违法行为。近几年关于公转私、大额现金交易监测的政策不断更新落地,也在警醒各企业在进行公对公、公对私等交易行为时千万守住税法红线。
无论是资金上的公私不分,还是费用上的公私不分,实际上不仅存在着很大的管理问题,还存在税务风险和法律风险问题。
信达分校-开在家门口的学校查看更多 >